今年1—6月,石獅市以99.4%的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,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生態答卷。這座濱海之城以“石獅藍”為底色,將藍天碧海、銀灘綠樹相交融,繪就了一幅“推窗見綠、出門見景”的生態畫卷,讓“生活在藍天下”成為市民觸手可及的幸福。
大山嶼
石獅的藍天是數據與感官的雙重印證,上半年我市PM
_2.5平均濃度持續保持低位,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穩居福建省縣級城市前列。這份成績的背后,是石獅市近年來對生態環境治理的堅定決心,通過一系列“藍天保衛戰”舉措,讓“石獅藍”從季節性景觀變為日常風景。如今,“石獅藍”不再是轉瞬即逝的驚喜,而是四季常在的風景,成為市民朋友圈里的“高頻詞”。
祥芝國家中心漁港
祥芝燈塔公園
錦尚灣
永寧觀音山
古浮村
錦江外線
當“石獅藍”邂逅大海,每一幀都是明信片。祥芝國家中心漁港停泊的漁船與藍天白云相映成趣。永寧紅塔灣細膩的沙灘如銀帶蜿蜒,清澈的海水在陽光下泛著粼粼波光。錦尚灣與東大
垵沙灘綿延的海岸線是漫步者的天堂,浪花輕拍礁石,奏響自然的交響樂。
靈秀山金相院
石獅的“藍”不僅在海上,更滲透到城市的肌理之中。青年水庫湖面如鏡,倒映著綠樹與藍天。西洋公園與金相院,亭臺樓閣與禪意寺廟的青瓦飛檐,在藍天下更顯靜謐。祥芝燈塔公園的白色燈塔矗立在山巔,指引著漁船歸航的方向,登山遠眺,整個海灣盡收眼底,這里更是觀賞日出日落的絕佳地點。
大山嶼
東大垵
石獅的“藍”,是大自然的饋贈。從漁港到沙灘,從公園到綠道,這座城市用99.4%的優良天數比例證明,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并非對立,而是可以相互促進、和諧共生的。通過生態修復、產業升級和綠色生活方式的推廣,石獅將“藍天碧水”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,讓游客因“石獅藍”而來,讓市民因“生態福”而留。
(傅文忠?顏華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