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風乍起,曬魚正忙。8月27日,記者在鴻山鎮東埔一村的海岸沿線附近看到,一排排、一簾簾晾曬著的各類魚干隨處可見,勾勒出一幅幅獨具漁家風情的豐收畫卷。空氣中彌漫著濃郁的咸香氣息,不僅喚醒了人們記憶深處的“老味道”,更晾曬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希望。
據了解,此次集中晾曬的魚干,主要選用近期漁船滿載而歸帶回的新鮮海魚——巴浪魚。村民們遵循代代相傳的古法工藝,對漁獲進行分揀、清洗、腌制、定型,最后借助充足的陽光和海風自然晾曬。這一完整流程既保障魚干的傳統風味,又確保食品衛生安全。
“我們這兒靠海吃海,曬魚干是老一輩傳承下來的智慧結晶,既能長久保留鮮魚的營養,又別具一番風味。”正忙著翻曬魚干的村民邱老伯笑著介紹,“如今天氣宜人,曬出的魚干品質上乘,除了自家食用,許多外地游客和回頭客都指名購買,成了我們家的一種增收方式。”
東埔一村相關負責人表示,近年來,東埔一村依托漁村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,推動“漁業、企業、市場、文旅”多元化融合發展。以“一村一品、一村一企”為切入點,整合本村及周邊海域的優質海產品資源,大力推進海產品精深加工,推出多款標準化海產品(即食小魚干、鮮魚),覆蓋本地及周邊市場,實現漁民“家門口”自產自銷模式,激活經濟高質量發展的“藍色引擎”。下一步,將持續挖掘特色漁業資源潛力,推動傳統生產與現代消費市場更緊密地融合,探尋一條具有本土特色的產業發展之路。
(記者 王國良 郭雅霞 通訊員 周美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