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來,湖濱街道以“產業攻堅年”為契機,通過構建全產業鏈服務體系、強化要素保障,在2025年上半年實現了產業發展的新突破。作為石獅市中心城區,湖濱街道依托優越的商貿資源與區位優勢,交出了一份亮眼的“半年答卷”。
傳統與新興“雙輪驅動”
工業領域,面對國際貿易政策波動,湖濱街道組建專業團隊為外貿企業解讀政策、拓展市場,推動38家規上工業企業穩中有進。商業板塊則呈現“多點開花”態勢:德輝、泰禾商圈持續擴容,德旺商城轉型為電商產業聚集地,步行街黃金珠寶批發零售中心成為區域標桿,帶動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持續增長。服務業異軍突起,迪娜工業大廈、木林森集團大廈等電商與網紅經濟基地相繼落地,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。
值得關注的是,湖濱街道正借鑒外地虛擬街區的數智化經驗,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消費新場景。例如,德旺商城通過植入文創、文旅元素,打造沉浸式消費網紅地標,與泰禾、德輝商圈形成聯動效應,激活夜間經濟與首店經濟。這種“數字+實體”的模式,不僅提升消費體驗,更推動商圈日均客流量激增,為傳統商貿注入新活力。
“無中生有”與“騰籠換鳥”并重
湖濱街道以“三張清單”服務理念為指引,創新實施三大招商策略:一是“無中生有”,赴多地洽談船籍回歸,引入海運、影視企業,新增固定資產投資與納稅增長點;二是“騰籠換鳥”,盤活6.2萬平方米閑置廠房,轉型為電商與網紅經濟載體,實現資源高效利用;三是“補齊短板”,引進動漫主題學園、兒童早教基地及農貿市場,既完善民生配套,又為產業發展儲備人才。
針對縣域城市人才吸引力弱的痛點,湖濱街道推出“政策+平臺+服務”三位一體體系:一方面完善住房、醫療、教育等配套,另一方面與高校合作定向培養本土人才。在創新領域,街道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,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,同時設立創新基金,推動關鍵技術突破,加速電商與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。數據賦能是湖濱街道的另一大亮點,借鑒外地的統計專員制度,建立“撿貝殼”固投入庫機制,挖掘小型項目潛力,破解固投難題。
構建可持續發展生態
盡管成效顯著,湖濱街道仍面臨產業鏈銜接不暢、人才短缺等挑戰。為此,街道提出三大對策:一是組建產業鏈協同工作小組,定期調度解決銜接難題,并設立專項資金扶持中小企業融入產業鏈;二是針對技術型人才制定專項引進計劃,通過“雙向任職”機制推動社區與企業共治;三是強化統計工作保障,落實統計員補貼并建立激勵機制,提升企業配合度。
從傳統商貿到數字經濟,從單點突破到全鏈協同,湖濱街道的實踐印證了全產業鏈服務體系的強大動能。在要素保障上,街道以人才引育破“虹吸效應”、以創新投入補技術短板、以數據驅動提產業效能。
下一步,湖濱街道將以物業黨建融合鏈為抓手,進一步整合社區、物業、企業資源,推動“黨建鏈”“互助鏈”“服務鏈”多鏈融合。同時,持續優化經濟布局,吸引企業總部入駐,打造城市白領服務社區與金融集聚區。通過數字賦能與生態構建,湖濱街道正朝著現代化高品質商貿主城區的目標邁進。
(記者 張軍璞 通訊員 洪鴻吟)